科普文章

中西结合预防和治疗湿疹

2011-10-14 10:25 来源:99健康网

  一、概念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根据湿疹部位症状不同可分为小腿湿疹,阴囊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等。河南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徐俊涛

  二、病因

  西医认为真正病因尚不很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湿疹性改变。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系。

  而中医对此病因认识比较清楚,系内湿和外湿两邪合而之为患,内湿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外湿系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皮肤所致而发为急性湿疹。或素体虚弱,脾胃湿困,肌肤失养,或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而迁延不愈,成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三、临床分类及表现

  (一)急性湿疹 (acute eczema)表现为原发性和多形性皮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在损害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亚急性湿疹 (subacute eczema)经急性发作后,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此为亚急性阶段表现。有时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而导致急性发作或加重。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

  (三)慢性湿疹 (chronic eczema)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自一开始炎症不重,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好发部位: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玻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表现有差异。

 

 

  四、诊断

  根据急性期原发病的多形性、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对称分布等特点,慢性期的苔藓样变等特征,不难诊断。

  五、治疗

  因为西医对此病的病因认识不是很清楚,所以治疗上还仅是对症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此病。抗炎、止痒,外用激素药膏等等。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分三型:

  (一) 湿热浸淫型 相当于急性湿疹,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

  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

  (二) 脾虚湿蕴型 相当于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

  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弦缓。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三) 血虚风燥型 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有皮肤粗糙肥厚。

  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六、预防

  1、急性湿疹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涂患处。

  2、避免搔抓,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海鲜牛羊肉等发物。

  3、最好少吃甜食,因为甜食可以损伤脾胃,使体内产生湿诱发湿疹的发生。

  4、婴幼儿湿疹,乳母同样忌食辛辣、牛肉、羊肉、鱼肉、海鲜等发物。

相关标签: 湿疹 治疗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