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措施

2010-02-04 14:26 来源:99健康网

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措施

  艾滋病( A I D S )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 V) 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H I V进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中最具有进攻性的 C D 一 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临床表现为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受到损害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最后导致死亡…。艾滋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在我国经历了传人期、播散期 ,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在 目前缺乏疫苗和安全有效的抗 HI V药物的情况下,有效的预防措施更为重要。

  1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1、医疗环境中的 H I V污染造成的交叉感染: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和发病人数的增加,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数也相应增多。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 H I V) 污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有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被感染者破损的皮肤 、黏膜侵入其体内造成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特别是在各种介入治疗过程中, 进行各种插入性操作,动、静脉插管、各种引流、导尿、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许多医疗用具的重复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H I V感染传播途径,尤其是有些医疗用具没有被彻底清洗消毒就在患者之间重复使用,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2、医务人员锐器伤造成职业感染危险性增加: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造成皮肤损伤常见有针头、玻璃、利器3大物件,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抽血、穿刺、清洗处理医疗器械等操作时,有可能被含有 H I V感染 的针头 ( 注射针头、缝合针) 刺伤; 玻璃( 安瓿 ) 划伤 ; 锐利器械 ( 手术刀、剪 、巾钳、克氏针、骨折碎片等) 损伤或破损部位不慎接触含有 H I V感染 的血液或体液等,而造成职业感染。

  3、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差:艾滋病同乙肝、丙肝等其他传染病一样,从被发现就出现医源性感染,由于艾滋病潜伏期时间较长,很多HI V病毒携带者常常因酗酒、吸毒、打架斗殴或其他疾病就医和入院。如果医务人员不加防范则极易导致感染。曾有报道 ,对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基本定义和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等知识贫乏,主要是因为广大医务人员接受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培训缺乏。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认识不足, 在医疗活动 中就会疏忽大意,警惕性不高,造成 H I V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2 预防措施

  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医疗机构是患者集中的场所,医疗环境被 H I V污染的机会很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措施。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统一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则必须彻底消毒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液浸泡、擦拭等方法,以达到防止病原体传播造成交叉感染。WHO建议,对 H I V消毒方法有 0 . 5 %次氯酸钠 ( 1 0—3 0 r a i n ) ,仪器和环境用 2 0 %戊二醛消毒( 1 0—3 0 r a i n ) 。对 H I V /A I D S 患者的血液及其他样本应标明“ 警惕血样” 的标本 ,污物必须浸泡消毒,丢弃的废物应放入有特殊标志的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于血液、体液疾病的危险性 ,应积极推行既具科学依据,又切实可行的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则是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不论诊断什么病,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为此医疗操作中的自我保护是预防职业性接触发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3 。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操作时必须根据防护要求配戴乳胶手套、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防水围裙等; 对一些可能被血液或体液飞溅到的仪器和设备须套上塑料薄膜罩,防止污染,从而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p#副标题#e#

  2、加强锐器伤的防护处理:为了减少和预防皮肤刺伤,医务人员在治疗操作和处理锐器时, 应提高防护意识,工作中除了熟悉各科利器的特点外,与锐器有关的操作应加倍小心,严格操作规程。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使利器正对着人,以免刺伤别人,分离针头不宜过于匆忙或急躁,禁止针头回套针帽。针头和尖锐物品用后,不应放在治疗台上以免伤人,也不能直接将针头弃于垃圾桶内,必须按医疗废物分类放入标准的锐器盒中,并按规定严格处理。在治疗操作时,应戴手套。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即使遭遇针刺,其感染率较未戴手套者下降 5 0 %。被锐器刺伤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意外刺伤,须保持镇静,迅速脱去手套,患肢下垂。患肢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排除污血,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反复挤压的同时,在流动水下进行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再用0 . 5 %碘伏进行彻底消毒, 按无菌伤口包扎。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有研究表明,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已经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接受更多的教育,使他们有充分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对医务人员进行全员轮训 ,这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措施。在医疗卫生系统中,通过知识讲座、学习班 、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方式,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医源性感染预防控制 、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 、标准预防、如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检验技术及艾滋病血样的处理、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有关知识培训 ,使他们掌握艾滋病 的传播途径 ,医源性 H I V /A I D S感染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提高对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及医护技能等,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养成职业防护习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总之,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危害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严防锐器刺伤皮肤,积极采取有效防止艾滋病传播的隔离方法,从而阻断感染途径,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