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浙江:H7N9战疫全程回顾—人物篇

2013-05-17 09:47 来源:青年时报

  很多时候,死亡和疾病就像是不速之客,它的降临甚至都不会先“敲门”。就像这次的H7N9禽流感,它悄无声息地降临我们身边,无情地吞噬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昨天,省卫生厅公布,我省终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Ⅳ级应急响应。这意味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医务工作者功不可没,他们打破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未知的恐惧,与死神较量,牺牲休息时间,始终奋战在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前线,将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例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李兰娟成为世界H7N9禽流感研究“第一人”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制定全国“H7N9临床路径”

  4月2日,浙大一院收治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后,该院就启动紧急预案,成立H7N9防治领导小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李兰娟率领浙大一院感染科、ICU、呼吸科、放射科等多位专家成立禽流感救治专家小组,一起会诊,全力抢救。

  H7N9禽流感病毒是新发突发传染病,国内的临床医生、科学家对其了解甚少。在对禽流感危重病人救治中,李兰娟院士果断建议立即停止抗生素,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抗病毒、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感染治疗和抗休克治疗,维持微生态平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4月上旬,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时制定了全国性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临床路径”,内容包括入院评估流程、初筛流程、确诊流程、确诊病例分层、门诊一般病例诊疗流程、住院非重症病例诊疗流程等十项内容。

  以人工肝技术

  清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

  4月1日,关于H7N9诊疗方案的紧急探讨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兰娟专程赶赴北京参加了此次会议。此后,她多次飞往北京参加国家卫计委的相关会议,还多次与医院相关专家连夜赴往上海、江苏等地参加危重病例会诊。

  李兰娟院士综合分析了长期研究发现的重症感染患者普遍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现象,创造性地应用人工肝技术清除患者体内堆积的炎症因子,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助力重症患者渡过器官功能衰竭难关,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极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4月13日凌晨0:43,38岁的曹先生转至浙大一院负压病房。此时,曹先生感染发病时间刚好是7天,正是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风暴的高峰期。他在100%浓度的纯氧下氧的指数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几,情况非常危急。李兰娟院士综合分析了长期研究发现的重症感染患者病情进展规律,首次提出H7N9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起病3至14天内有类似SARS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风暴,并当机立断,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治疗呼吸功能衰竭,阻断细胞因子风暴。

  这次救治经历,也是首次应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加上人工膜肺的呼吸自制系统,使患者转危为安。经过5天5夜的抢救和精心治疗,曹先生的氧合水平明显提高,没有发生继发感染,身体逐渐康复。

  世界H7N9禽流感研究“第一人”

  在这次“战役”中,由李兰娟领衔的科研团队,对浙江省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重症病例,从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近日,该团队的科研成果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获得国际顶尖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我国乃至国际对H7N9防控、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李院士成为世界H7N9禽流感研究“第一人”。

  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H7N9病毒源于禽类,再向人类传播,而活禽市场是主要的传染源;H7N9病毒复制系统的重要基因出现突变,使病毒更容易感染哺乳动物,并在国际上首次警示病毒正在向适合感染哺乳动物方向发展,必须密切关注与预防;此外,科研团队首次发现H7N9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有类似SARS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风暴,而轻症患者无此现象。#p#副标题#e#

  带领百名护士与患者“零接触

徐燕 浙大一院感染科护士长

  徐燕 浙大一院感染科护士长

  每天平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37岁的徐燕,是浙大一院感染科一名高年资护士,浙江首例H7N9禽流感患者被送到医院负压病房后,她是第一批进入到负压病房的护士。这些日子,她每天都与H7N9患者进行着零距离接触。

  在H7N9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中,医院对护理团队的要求很高,护士必须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懂得人工肝、人工膜肺等仪器的监测,还需要对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判断能力。徐燕本来就是感染科护士,接触的都是传染病相关患者,之前也在监护室带过重症病人,正好符合这次护理工作的要求。

  “负压病房是临时成立的,100多位护士都是从各个科室临时调配过来的,所以我要安排分工。此外,危重病人的监护也很重要,尤其要关注呼吸机等装置的指标。”徐燕说,一开始的几天病人的情况最严重,护理压力大,不能出丝毫差错,而且经常后半夜会有新病例转来,“开始两天熬通宵,后来好一点,但每天基本上平均也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对患者的责任感支撑她走到现在

  在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都要穿防化服,非常闷,半个小时下来会全身湿透,脱下防化服时,衣服里甚至能倒出水来。

  “在病房里值班的医护人员,都要穿着这么厚的防化服工作四五个小时,最长时甚至超过8小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我们好多护士身上、脖子上都长了湿疹。”徐燕说,除了防化服,进入负压病房时还要戴专门的医用N95口罩。这种口罩要保证密闭性,卡扣非常紧,两边的带子也很紧。她戴着这个口罩,除了呼吸比较闷,脸颊还会被勒出很深的凹痕,有时还会红肿过敏。

  “最让我开心的是,丈夫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他知道我在负压病房,虽然有些担心,但从没有提出希望让我不要去。他每天都会打个电话或发个短消息过来,还让女儿发短消息给我,叫我注意身体。”徐燕说,尽管她很想念丈夫和女儿,但在那么多重症患者面前,她有一种责任感,一定要等这些危重患者都度过危险期才能安心回家。也正是因为对患者的这种责任感,才让她一直走到现在。#p#副标题#e#

  五天四夜没合眼 成患者最信赖的医生

  梁伟峰 浙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

  梁伟峰 浙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  那段时间他基本以医院为家

  4月2日下午5点多,67岁男性患者杨大伯被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者,转入医院时病情危重。接到消息后,梁伟峰医生马上组织人员,把专门的传染病区负压病房清理出来让杨大伯使用。

  当时,杨大伯两侧肺部有广泛炎症,氧饱和度非常低,呼吸严重衰竭,只能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抢救小组,对该患者进行三班轮流监护。考虑杨大伯气管插管后已有数天,专家们决定为其器官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成功应用呼吸机配合治疗,并鼻饲流质,其病情逐渐稳定。

  4月下旬,杨大伯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改双鼻导管吸氧。时间一天天过去,杨大伯生命体征渐渐稳定,终于成功脱离呼吸机,身体慢慢康复。

  5月8日,杨大伯康复出院。

  作为他的主管医生,梁伟峰医生感到无比欣慰。为了救治杨大伯,他曾忙得五天四夜没有合眼,基本以医院为家,几天内就瘦了五六斤。

  面对剩余危重病例仍不放松

  截至5月16日,我省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46例,其中死亡9例,痊愈27例,正在住院治疗10例。

  梁伟峰医生说,随着传染源的有效控制,浙江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新增病例了。目前为止,隔离病房里已有不少患者康复出院,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因为隔离病房现在还有10位患者,而且都是极重症的病例,无法脱离人工肝、人工膜肺和呼吸机。

  “这些患者的情况不太稳定,有几个体温从38℃升到40℃,还有几个炎症因子指标上升得非常快,如果不加以控制,死亡的风险比较大。”梁伟峰医生说,目前的首要任务,仍是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尽最大力量减少病死率。

相关标签: H7N9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