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为什么会形成椎体骨刺

2013-07-15 17:41 来源:99健康网

  椎体骨刺是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也是放射科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有人叫骨刺,亦有人叫增生或称骨赘、骨唇。

  骨刺形成的机制有如下几点:

  (l)椎间盘变性塌陷后,其两端椎体周围的韧带是松弛的。由于前后纵韧带松弛变性,已失去防止颈椎过度活动的能力,因此椎体的异常活动即可刺激椎体边缘的骨膜,使新骨形成而成骨赘。此种方式形成的骨赘,多见于慢性损伤。

  (2)中急性外伤可使向四周突出的纤维环将椎体骨膜及前、后纵韧带推开,在其上、下、前、后形成四个间隙。间隙内可有血肿和渗出物,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血及渗出物被吸收机化,即钙化或骨化而形成骨赘。据观察,此种方式形成的骨赘多伴有稚间隙的明显狭窄;骨赘形成的部位以变薄或近消失的椎间盘为中心,即狭窄的椎间隙上稚体下缘及下椎体上缘均有骨赘,其典型表现为相邻稚体骨赘方向相反,最后形成骨桥。临床上可诊断为陈旧性颈椎间盘病变。

  (3)北京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认为,关节骨刺的形成是骨端的韧带本身受到过多的张力牵拉所致,故推断向四周膨隆的推间盘组织推挤椎体周围的骨膜与韧带,使之受到张力牵拉,即可形成骨赘。朱汉章教授认为是椎间盘的张应力推挤推体周围的韧带和骨膜所致。

  骨刺多发部位的顺序如下:颈5、颈6、颈7、颈4、颈3、颈2、颈1。骨刺形成的时间快者半年,慢者几年到10多年,一般为l~2年。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