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乳房有肿块或存在病变 女性需要多加警惕

2016-06-17 13:18 来源:99健康网

  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乳房疾患,相信不少女性朋友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乳房有肿块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所以要注意区分。其中小编提醒各位女性,7种情况下的乳房有肿块或存在病变,要注意区分。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乳房有肿块或存在病变的7种情况,以及日常保健乳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精彩推荐:乳房有肿块怎么检查 7招预防乳房肿块

  7种情况下的乳房有肿块或存在病变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近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其中约有2%-4%的患者可发生癌变。

  乳腺增生的肿块形状不规则,常常为多发性的,呈片块状、结节状或条索状,边界不清,与皮肤不粘连。乳腺增生局部会有轻度到中度的触痛,肿块随月经周期变化,常在经期疼痛感加剧,肿块变大,月经过后疼痛感减轻,肿块也随之有所缩小。

  2、乳腺囊肿

  是乳房之良性病变,病变总合的乳腺上皮细胞有明显的顶浆分泌而且潴留于导管组织产生囊肿。乳腺囊肿多位于乳房中央、乳头周围,特别好发于乳头上方处,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囊肿应做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如有的混有血性液体,多次治疗不消失,均应手术切除,少数病人于绝经后期可自行消失。

  3、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非泌乳性乳腺脓肿,其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多发于30岁~40岁经产、非哺乳期妇女。另一高发年龄为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其发病率一般占国人乳腺良性疾病的5%左右,国外比例为0.3%~2.0%,该病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常伴触痛。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及增粗的大导管。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局部。

  4、乳腺结核

  常见于20-30岁的女性,病程缓慢。初期时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节,无疼痛或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同侧腋窝淋巴结可以肿大。少数病人的肿块经纤维化而变成硬块,使乳房外形改变和乳头内陷。患者应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病变较局限时,可切除患处病灶。一般应避免切除乳房,如果病灶较大时,才可做全乳房切除术。

  5、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在我国大城市的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为第四位。但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可达70%左右,且生存率高复发率小。即便出现复发转移,经过积极治疗仍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在较早期时通常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感。乳腺癌肿瘤生长速度快,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界限不清,不易推动。这种肿块往往一经发现就已经很大,到晚期局部皮肤出现溃烂、浸润,才会出现疼痛。它将导致乳头内陷,并发生腋窝、锁骨上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危及生命。

  6、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女性,仅几年发现有年轻化趋势,3/4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甚小,带蒂并有许多绒毛,血管丰富且壁薄、质脆,极易出血。如在乳晕区内扪到数毫米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轻按可从乳头排出血性溢液,则诊断多可确定(临床发现大部分患者触不到肿块)。通常认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

  7、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肿块多为规则的圆形,一般直径不超过4厘米,质地韧实,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结合B超较易作出诊断。乳腺纤维腺瘤没有痛感,而且几乎从不发生皮肤的溃烂、浸润。这是乳腺纤维腺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区别。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如果肿块不大,长期随访观察没有变化或者生长非常缓慢,可以暂不处理,而做定期复查,每半年彩超检查随访一次。如果短期生长较快,则需要手术。另外,在妊娠期间纤维腺瘤会突然增大,因此建议手术切除再要小孩。精彩推荐:乳房有肿块 从哪些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日常如何保健乳房?可多按摩4个穴位

  乳房是女性独有的性感资本,但现代女性患乳腺疾病的人数一直在上升。要想自己的乳房保持健康状态,可按摩以下4个穴位。

  1、乳根穴

  穴位位置:如穴名形容的那样,在乳房的下面根部。如果乳房没有过度下垂,乳根穴应在乳头直下,第五胁间隙内,距前正中线4寸。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适度按压,并做顺时针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可改善乳汁分泌不足、腹胀胸痛、咳嗽气喘等症状。乳根穴是治疗产后缺乳的要穴,按摩该穴可以通经活络、行气解郁,从而疏通局部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2、膻中穴

  穴位位置:胸骨正中线上,两乳头正中间。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适度按压,并做顺时针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膻中穴又名元见,因其偏于治疗上焦气病又称之为上气海。它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的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会与膻中穴,故膻中又为“气会”,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常用于治疗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按摩这个穴位不但能改善胸闷胸郁等症状,还能宽胸利膈、防治支气管哮喘。

  3、大包穴

  穴位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按摩要点: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按压,并做顺时针圈状按摩。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本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大包。可治疗乳痛、肋间神经痛等。

  4、期门穴

  穴位位置:仰卧时乳头直下方,第6肋间隙中。

  按摩要点:按摩时取坐位或仰卧位,中指指腹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3分钟,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功效解读:期门穴为足太阴、足厥阴、阴维三经之会。属肝经,为肝之募穴。该穴有化瘀解郁、通乳之功效,可治疗乳痛、胸胁胀满疼痛等。精彩推荐:早期乳房有肿块的症状 乳房肿块的类型

相关标签: 女性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