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广告

中医如何按摩治疗梅核气 多部位按摩

2018-05-21 13:40阅读数 : 2077
邓邦鱼副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耳鼻喉科

  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中医肝病、中医咽喉疾病、中医精神疾病时均可见此病证。

  梅核气的多部位按摩疗法

  (1)点按廉泉穴、天突穴、人迎穴、水突穴,每穴约1~3分钟;再按揉颏下及颈部肌肤,时间约3-5分钟;以手掌沿胸腹正中线由上向下推按10—40次,再以拇指点按膻中穴、中脘穴(剑突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关元穴(脐下四横指处),每穴约3-5分钟;患者再俯卧,施术者以手掌按揉肩背后腰肌肉,再以双手掌分推两胁,时间5-10分钟;最后以空掌叩拍肩背约1-3分钟。交替点按风池穴、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每穴约1-3分钟;

  (2)按摩背后的督脉和膀胱经,可提升阳气,化解无形的“梅核气”。按摩头后部的风池、风府、天柱三穴,每穴3分钟,对于提升阳气很重要。而背俞穴则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也具有很好地通阳解郁的功效;揉后颈部、两侧肩井穴处各拿5分钟;

  (3)再按揉肝俞、胆俞(肝俞和脾俞,直接与情绪紧密相连,最能化郁解烦)、膈俞、脾俞、胃俞、大椎穴各按揉3分钟,直到这几个穴位发红发热。

  中医辨证施治梅核气的方法

  1.痰气郁结

  证候: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多见于中年女性。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方药: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

  若肝郁气滞较甚,可加香附、郁金、白芍、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橘红、瓜蒌皮、川贝;纳呆便溏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嗳气泛酸加旋覆花、代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等。

  2.肝郁气滞

  证候: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等药。

  3.肝郁失音

  证候: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数小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咽喉检查均无异常。常伴有情志不舒,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治则:疏肝解郁行气,畅喉开音。主方:诃子清音汤。方药:诃子肉、桔梗、甘草、郁金、香附、木蝴蝶。

  苔腻夹痰湿者,加薏苡仁、泽泻、车前草。

  梅核气的其他疗法

  1.心理疗法

  本疗法对本证的治疗十分重要,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移情易性,常可取得不治自愈之效。在取得患者信赖的情况下,可施行暗示疗法。

  2.饮食疗法

  (1)合欢花蒸猪肝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于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片刻,代茶饮。

  (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参考网站:360图书光)

标签: 按摩疗法 梅核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