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抗艾大使5年影响500年

2010-12-27 22:39 来源:99健康网

  “我只是一个老朽,一个70多岁的老头子了,我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没什么,有很多人在做着和我一样的工作,甚至比我做的更多”当桂希恩教授知道记者采访的来意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他谦逊的回绝,也成为他无畏的理由。

  自1999年在武汉中南医院进修期间,河南省许多青壮年得怪病死亡的消息传入桂希恩后,桂希恩带着简单的医疗器械,踏上了文楼村的土地。他给11个村民抽取了血样。回到武汉后,得到的检测结果出人意料,11个装着病人血液的试管中,有10个HIV呈阳性两个月后,一个传染病医生的使命感驱使桂希恩再次进村。为了躲避当地有关方面的阻挠,他在这一年的中秋节再次来到文楼。这次抽了140多个血样,结果有超过一半HIV呈阳性。所有的病人都曾经在90年代初有过卖血史,甚至在20岁至60岁的村民中,如果没卖过血,那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对于河南农村,这是惟一大面积感染艾滋病毒的途径。他继续利用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偷偷潜入文楼村,以及上蔡县的其他村庄,继续对他的患者进行跟踪治疗。

  随后的几年中,桂希恩每隔几个月就会去一次河南,送医送药。每次都是自费,而且往往还要自费给病人一些帮助,对于这些,他都很低调。不仅作为一个医生,他还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的,他自带面包和水,常常是这个晚上用幻灯给当地农民讲课,那个晚上就去看病人。他每次去就住20块钱一个晚上的小旅馆,为了方便农村的病人来。有个病人,全村的人都怕他,他用过的东西连他的亲戚朋友都扔,不敢碰。桂希恩特意跟他拍了一张两个人握手的照片,让他放大后贴在墙上,“你跟人家说,这个老医生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2001年,桂希恩有了更“惊人”的举动。5月,他将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带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安排他们住进一栋将要拆掉的两层宿舍楼里。此举立即引起周围人们的极度恐慌。面对重重压力,桂希恩只好把5名艾滋病患者接到自己家中。第一天晚上,他特地从餐馆买来“鱼香肉丝”等3个炒菜,桂希恩说,这是他家平时最“奢侈”的一顿晚餐。桂希恩与这些病人同吃同住,为他们做了全面检查,为他们制订了治疗方案。他还专门抽出时间,陪他们游览了东湖。桂希恩在用自己的行动,呼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2004年2月28日,瑞士银行家马丁?哥顿先生来到湖北省武汉市,将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桂希恩,奖励他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桂希恩在颁奖现场宣布将5000美元奖金全部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然后悄然退场。同样在这一年,几位艾滋病患者曾经住过的桂希恩的家中,来了一位贵客。6月11日上午,在湖北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抽出时间,登门看望桂希恩。一走进他家简朴的客厅,温总理就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很感动。我还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表扬了你。这次到湖北出差,专门来看看你。”2005年1月,桂希恩被提名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美国《时代》周刊《拯救生命》专题评出的全球18位医疗精英,桂希恩榜上有名。对于获奖,他却毫不知情。有媒体评论说,他用自己5年的时间,影响了中国500年。

  如今,桂希恩与几百名艾滋病患者成为朋友,这个数目还在不断扩大,朋友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地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定期和他通信,而每一封信,他都亲自来回。为此他还买了个手机,平常也不开机,记者找他,只能打到办公室,他说这条热线,是专门为他的那些病人朋友们而设的。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博大的爱。”这是桂希恩入选“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的颁奖词。前不久,桂希恩又去了一趟河南。“以前我每天能看三四十个病人,现在力不从心了。”他对随行的记者说,“在我这个年纪,死亡是件很正常的事。正因为如此,我希望自己还能做点事,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

相关标签: 检测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