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2)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定位: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穴义〗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传递风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配腰奇、间使穴、丰隆穴、百会穴治癫痫;
配环跳穴、伏兔穴、阳陵泉穴、阳交穴治下肢痿、痹、瘫;
配陵后、足三里穴、条口穴、阳陵泉穴治腓总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