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子

百科 中医 中药百科 理气药 黄荆子

黄荆子

  黄荆子

  别名:布荆子、黄金子。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连同宿萼及短果柄呈倒卵状类圆形或近梨形,长3~5.5mm,直径1.5~2mm。宿萼灰褐色,密被棕黄色或灰白色绒毛,包被整个果实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齿裂,外面具5 ~10条脉纹。果实近球形,上端稍大略平圆,有花柱脱落的凹痕,基部稍狭尖,棕褐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黄棕色,4室,每室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种子1颗或不育。气香,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黄荆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黄荆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黄荆子的药理作用

  1、镇咳、平喘。

  2、抗炎作用。

  3、对生殖器官的影响,从黄荆子种子中得到的富含黄酮成分以10mg/kg给去势青春期前雄犬腹腔注射30天或给予成年健康雄犬60天,每隔1天单独给予或者与丙酸睾酮合同,发现能破坏精子发生过程的后一阶段,使附睾缺乏精子。

  4、抗微生物作用。

  5、其他作用,黄荆子炒后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黄荆子的禁忌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湿热燥渴无气滞者忌用。”

  黄荆子的配伍

  1、治流感,咳嗽,风湿痛,发热身痛:黄荆子、蔓荆叶、千里光各10g,冰糖。共研细末。每次10-15g。每日2-3g,开水冲服。(《中国民族药志》)

  2、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黄荆子,炒,水煎服。(《古今医鉴》黄荆散)

  3、治肝胃痛: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纲目拾遗》)

  黄荆子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消食下气。”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儿疝气及痔漏生管。”

相关词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工具推荐 更多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