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蜚《尔雅》,蜚蠊《本经》,飞蟅《广雅》,负盘(《尔雅》郭璞注),石姜、滑虫《新修本草》,茶婆虫、香娘子《纲目》,赃郎《纲目》,偷油婆《分类草药性》,酱虫《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入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蜚蠊科大蠊属动物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innaeus)、澳洲蜚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Fabricius)、蜚蠊属动物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的全体。
内服:煎汤,0.5-1.5g(或1-3只);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焙干研末。
功效:散瘀,化积,解毒。
主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1、治臌胀,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共炒为末,好酒吞。(《纲目拾遗》引《周益生家宝方》)
2、治症瘕积聚,蟑螂(炙),研末。每服1.5g,以马鞭草、大蓟各30g,煎浓汁冲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儿疳初起,蟑螂,去头、足、翘,新瓦焙干,常与食之。(《百草镜》)
4、治无名肿毒,蟑螂十个,盐一撮。同捣烂敷之,留头。(《慈航活人书》)
5、治疔疮,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纲目拾遗》)
孕妇忌用。
1、《本草经集注》:“形亦似䗪虫而轻小能飞,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逃尔。有两三种,以作蠊姜气者为真,南人亦啖之。”
2、《蜀本草》:“图经云:金州、房州等山人啖之,谓之石姜,多在林树间百十为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