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

百科 育儿 分娩 分娩过程 早产

早产

  什么是早产

  早产是指妊娠不满37周分娩,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不少发达国家采用妊娠满22周,也有早一些采用24足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沿用WHO上个世纪60年代的定义,即妊娠满28周至37周前胎儿娩出称为早产。早产发生率为5%~12%,在所有妊娠并发症中发生率是最高的。发生率的不同一方面由于早产下限界定的不同还有地域和种族之间的差异,如美国黑人早产发生率高于白人,澳洲亚裔的早产发生率地域其他人种。我国报告的发生率在5~8%之间。

  早产的危害

  早产时若胎肺尚未成熟,早产婴儿生后肺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早产婴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缺乏维生素K,很易引起出血。早产婴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升降,一般体温较低,若没注意好保暖,可发生硬肿。肺出血等严重的问题。早产婴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他们的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有的早产婴甚至需用鼻饲喂养。此外早产婴抵御感染的能力都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早产的原因

  疾病病因

  约30%的早产无明显原因。常见诱因有:

  孕妇方面

  1、合并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颈松弛、子宫肌瘤。

  2、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慢性疾病。

  3、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吸烟、吸毒、酒精中毒、重度营养不良。

  5、其他,如长途旅行、气候变换、居住高原地带、家庭迁移、情绪剧烈波动等精神体力负担;腹部直接撞击、创伤、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

  早产的分类

  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导致的早产和治疗性早产三种。治疗性早产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不得不在37周前终止妊娠者。各类早产约占1∕3,依据早产的分娩孕周,又将早产分为极早早产、早期早产、中度早产和晚期早产。22-27+6周为极早早产,约占5%,28-31+6周为早期早产,约占15%;32~33+6周为中度早产约占20%;34~36+6周为晚期早产约占60%~70%。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早产儿的危害不同,脑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早产儿疾患随着孕周的增加显著下降。

  早产的高危因素

  1.前次早产史和或晚期流产史者:有早产史的孕妇早产再发风险是没有早产史孕妇的孕妇6~8倍。

  2.宫颈手术史及宫颈机能不全:宫颈锥切、LEEP术后、反复人工流产扩张宫颈、子宫畸形等病史者早产风险增加。孕妇有宫颈机能不全,或妊娠期14-28周,宫颈长度《30mm者,早产和晚期流产率增加。

  3.多胎妊娠,一般双胎妊娠早产率为50%,三胎为75%。

  4.生殖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淋病、梅毒等。

  5.泌尿系统感染、无症状菌尿。

  6.全身感染性疾病。

  7.阴道出血。

  8.羊水过多/过少者。

  9.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后妊娠者。

  10.孕妇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疾患、哮喘等。

  11.有不良嗜好者如吸烟酗酒或吸毒者。

  12.孕妇《18岁或》35岁。

  13.体重指数《19,营养状况差,每周站立时间》40h/周。

  14.反复出现规则宫缩,如宫缩≥4次/h。

  15.妊娠22-34周,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阳性者。

  16.其他因素:如未常规孕期保健、流动人口等。

  早产的症状

  先兆早产的主要症状为怀孕早期间(3个月以内),阴道少量流血,可伴有下腹部疼痛,但无组织物排出。经一般治疗及卧床休息后,再禁止夫妻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大多数孕妇都能安然渡过孕期。

  1、阴道流血,在妊娠3个月内流产者,开始时绒毛和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全部剥离排出,子宫强力收缩,血窦关闭,出血停止。故早期流产的全过程均伴有阴道出血。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形成,流产与早产及足月产相似,一般流血不多。

  2、腹痛,早期流产开始流血后,宫腔内存有血液特别是血块,刺激子宫收缩,呈持续性下腹疼痛。晚期流产则先有阵发性子宫收缩,然后胎盘剥离,故阴道流血前即有腹痛,这也是先兆早产的症状的一种表现。腹痛与流血多数是进行性的,与其临床经过及进度有关。

  3、剧烈的呕吐不能进食,也是先兆早产的症状表现也应该去医院就诊,因为妊娠剧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孕妇生命。

  4、保护胚胎免受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如噪音、高温、射线。同时还要维护孕妇本身作为胚胎发育的小环境的良好,特别是预防感染和谨慎用药,因为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畸形,孕期用药可能发生流产、死胎、致畸。

  5、对先兆早产的症状、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妊娠并发症的识别,停经后有腹痛、阴道流血的,应随时就诊。当出现先兆早产时,若不积极调治,使保胎失败,久而久之可造成习惯性流产,将产生不孕的后果。因此如果有以上情况的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早产儿的临床表现

  一、早产儿越早产则皮肤越薄嫩、组织含水量多、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少、肌肉少、指甲短软,同时躯干部的胎毛越长、头部毛发则越少且短,头较大,囟门宽,耳壳平软与颅骨相贴,胸廓软,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乳腺小或不能摸到。腹较胀,阴囊发育差。男性早产儿的睾丸常在外腹股沟中,在发育过程中渐降至阴囊内。女性越早产者则其小阴唇越分开而突出。手足底皱痕少。

  二、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利用其产热的作用受到限制,肌肉少,张力低,不能改变姿态以缩小失热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汗腺发育不成熟,出汗功能不全,亦容易发生体温过高。

  三、抵抗力弱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四、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哭声很小,常见青紫。

  五、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

  六、当外伤、缺氧、感染、凝血机转受碍,往往易出血而且较重。脑部血管尤易受伤而出血。有时亦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肺出血。

  七、其它具体表现:

  1、早产儿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

  2、由于早产儿的肝脏不成熟,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等均较足月儿为低,故凝血机制不健全,容易出血。

  3、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得该种营养缺乏症。

  4、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

  5、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不好,可因血浆蛋白低下而形成水肿。

  八、由于肾小球、肾小管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尿素、氯、钾、磷的清除率也低,蛋白尿较为多见。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较剧,并且易因感染、呕吐、腹泻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九、中枢未成熟,哭声微弱,活动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咳嗽、吮吸、吞咽等反射均差。

  十、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倍数较足月儿为大,1岁时足月儿的体重大致等于初生时的3倍,1501~2000g早产儿1岁时的体重可达初生时的5倍半,1001~1500g者可达7倍。

  十一、早产儿通过母体胎盘来的IgG量少,自身细胞免疫及抗体IgA、D、E、G、M合成不足,补体水平低下,血清缺乏调理素,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起败血症。

  早产的护理

  1、休息及生活指导,发现早产的先兆症状,应立即给与休息,必要时可绝对卧床休息,并同时给与维生素E、多力妈、舒喘灵、硫酸镁等保胎药物,并给与生活方面的指导,避免性生活。

  2、心理护理,生活上关心孕妇,使之精神放松,并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3、饮食指导,卧床休息使胃肠道蠕动减慢,食欲减退,应给与饮食指导,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防止便秘,一旦发生便秘,亦根据情况酌情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防止过度用力道成早产。

  4、监测胎动、胎心及孕妇的生命体征,每隔4~6小时观测胎心一次,教会孕妇自数胎动,并严密观测孕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自觉症状。

  5、预防早产儿的并发症,在分娩前应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以促进胎儿肺成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做好分娩或剖宫产准备,一旦发现宫缩逐渐规律,可做好分娩准备,并可联系新生儿科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早产的预防与保健

 

  早产是可预防的关键是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之一时必须去医院检查:

  1、下腹部变硬:在妊娠晚期,随着子宫的胀大,可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几乎不伴有疼痛,其特点是常在夜间频繁出现,翌日早晨即消失称之为生理性宫缩,不会引起早产。

  如果下腹部反复变软变硬且肌肉也有变硬、发胀的感觉,至少每10分钟有1次宫缩持续30秒以上,伴宫颈管缩短,即为先兆早产尽早到医院检查。

  2、阴道出血:少量出血是临产的先兆之一,但有时宫颈炎症、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时均会出现阴道出血这时出血量较多,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3、破水:温水样的液体流出,就是早期破水,但一般情况下是破水后阵痛马上开始此时可把臀部垫高,最好平卧,马上送医院。

  在妊娠28周后准妈妈们不应做不利于宝宝的事情,避免早产的发生。

  1、是孕期应加强营养避免精神创伤,不吸烟,不饮酒避免被动吸烟。

  2、是妊娠后期绝对禁止性生活因为精液中的前列腺素经阴道吸收后会促进子宫收缩。

  3、是一旦出现早产迹象应马上卧床休息并且取左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供血量;有条件应住院保胎。

  4、是积极治疗急慢性疾病。

相关词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工具推荐 更多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