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

百科 中医 方剂百科 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歌方义

  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方义: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治当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

  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桃核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桃仁(去皮尖)、大黄、甘草(炙)各12g,桂枝(去皮)、芒硝各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前4味,芒硝冲服。

  加减: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运用: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桃核承气汤的禁忌

  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因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

  桃核承气汤的附方

  下瘀血汤

  组成:大黄6g, 桃仁12g,䗪虫(熬,去足)9g。

  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功用:泻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结燥,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出处:《金匮要略》

  大黄䗪虫丸

  组成:大黄(蒸)75g,甘草90g,黄芩、桃仁、杏仁、水蛭、虻虫、蛴螬各60g,芍药120g,干地黄300g,干漆、䗪虫各30g。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3g,日三服。现代用法:将蛴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为细粉,过罗,与桃仁等混合均匀,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粒3g,蜡皮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或酒送服。

  功用:祛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形体赢瘦,少腹挛急,腹痛拒按,或按之不减,腹满食少,肌肤甲错,两目无神,目眶暗黑,舌有瘀斑,脉沉涩或弦。

  出处:《金匮要略》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两方及桃核承气汤均以大黄、桃仁为主药,都有破血下瘀之功用,均治瘀血留滞的病证。但下瘀血汤主治产妇因“干血著于脐下”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所致经水不利者,故配虫,专以攻下血瘀为用;大黄䗪虫丸则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形体赢瘦,肌肤甲错者,故又加水蛭、虻虫及地黄、芍药、甘草等,破瘀之力增,并微有补益之功;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热互结下焦所致之少腹急结、至夜发热、经闭等症,故复佐桂枝温通血脉,并使全方凉而不郁。

相关词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工具推荐 更多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