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百科 中医 穴位百科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本经腧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中府穴

  【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义】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 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云门穴

  【穴义】手太阴肺经少气多血,肺经气血由此传输四极。

  【名解】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将穴内的微观物质放大到宏观状态并以类象的方式来形容本穴气血的特征。门,出入的门户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云门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本穴物质为中府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因其从体内的高温区外出体表的低温区,外出至体表后它仍高于体表的环境温度,因此它会继续向云门穴上行。行至云门穴后,此水湿气态物缩合并化为云状气态物且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经穴外传输,故名云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云状气态物,比中府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位置为肺经气血中的最高点,热能的吸收和扩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运行规律】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肺经以外的皮部传播,一部分以冷缩后的雨状云系循肺经路线传向

  天府穴

  【功能作用】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说明如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时(此即气虚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亦不饱满,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不及,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偏多。反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高、湿度偏小时(此即气实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饱满有余,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偏多,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不及。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天府穴

  【穴义】输供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于天。

  【名解】天,天部也。府,府宅、门府也。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天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气态物,其存在形式为雨状云系,比云门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的天部空间层次也比云门穴的要低。

  【运行规律】气血运行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云门穴传来的雨状云系气态物进一步散热缩合冷降,化为密度、比重更大的雨状云系并向侠白穴传输,二是随着穴内物质的热散,一部分气化的阳热之气上升于头面的天部。

  【功能作用】承传肺经的气血物质,通过热散的方式传递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天之天部。

  【治法】寒则补而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侠白穴

  【穴义】肺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侠,挟也,指穴位的功能作用。白,肺之色,指气血物质在经过本穴的变化转变后所表现出的特征。侠白名意指肺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府穴传来的雨状云系,由于气血物质不断地远离人体的胸腹高温区,因此水湿云气在本穴处的变化乃是一个散热冷降缩合的过程。由于不断地散热冷降缩合,因此,在本穴位置上气血物质以雨降的形式从天部降到了地部,也就是从皮层降到了肌肉层。穴名之意即是取水被挟挤则下,天部乌云化雨而落由此变得清白之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地之上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的雨状云系散热缩合后以雨降的形式归降地部并循肺经流行。

  【功能作用】清降肺浊,润脾除燥。

  【治法】寒则先点刺出血后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藏象】人体肺经中的气血物运行是从中府穴循臂走手,它有如自然界由西向东运动的冷湿气流,冷湿气流的水湿浓度超过了它的临界饱和值,云团就会化作雨水从天而降,雨降之后天空会变得晴朗清白,雨水也完成了由天空向地部的位置转换。侠白穴即是人体内的降雨点,正常情况下,肺经天部的冷湿云气由侠白穴从天部(皮部)降至地部(脾部),以保证肺气的清和脾部的润,体现肺气的宣降特 征。但是,侠白穴之雨气是否归降于地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侠白穴处的温度场、压力场高低,局部区域的温度场、压力场偏高可使气化成为穴位的主导运动而雨气不降,二是天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本身水湿浓度就小就燥,到天府穴后未达到雨降的云气水湿浓度临界值而不降,因此而造成天部与地部阴性水湿分配的不均匀。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 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尺泽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 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孔最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太阴经郄穴。

  列缺穴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经渠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渊穴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鱼际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少商穴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配伍】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原文

  是动则病⑴,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⑵,甚则交两手而瞀⑶,此为臂厥⑷。

  是主肺所生病者⑸:咳,上气,喘喝⑹,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⑺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⑻;气虚⑼ 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⑽。

  注释

  ⑴是动则病--张景岳《类经》注:“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指这一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出现有关病症。

  ⑵缺盆——指锁骨上窝部。缺盆中,包括喉咙部分。

  ⑶瞀——音茂。指心胸闷乱,视力模糊而言。

  ⑷臂厥——指前臂经脉所过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

  ⑸是主肺所生病者--指这一经脉(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⑹喘喝——气喘声粗。“喝”或误作“渴”。

  ⑺气盛——指实症、阳症,与气虚相对而言。

  ⑻欠——指呵气。《太素》杨上善注:“阴阳之气,上下相引,故多欠也。”有作小便量少解,不确切。此处属实证,当是指张口出气。

  ⑼气虚——指虚症、阴症,与气盛相对而言。

  ⑽溺色变--溺,读作尿。小便颜色异常。

  翻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上逆而不平,喘息气粗,心烦不安,胸部满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疫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主治

  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脏腑病:咳喘,上气,烦心,肺胀满,小便数而欠。经脉病:胸满,缺盆痛,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相关词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工具推荐 更多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