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疗法:
本病应首辨发病部位,以明确病之轻重;一般发生在结喉处者,病变较重,来势暴急,应当重视,其次为颈部两侧,病情易变。再者本病应辨清风热和湿热,有时风热容易兼挟湿热,都需进行辨证论治。
1)风热侵袭
证候:局部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头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风热病毒挟痰蕴结于颈、喉结、脐等部位,热壅血瘀,血肉腐败而发上证。
2)湿热挟毒
证候:局部红、肿、热、痛,容易化脓,化脓后脓出臭秽,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湿热挟毒薰蒸肌肤,毒壅肉腐,肉腐为脓。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征。
2、中医偏方:
本病根据其转化,应根据不同阶段,灵活应用消、托、补三法,初、中期应用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清利湿热。后期应酌情应用补法。
辨证选方:
1)风热侵袭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20g,板蓝根30g,赤芍15g,薄荷10g,黄连15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牡丹皮15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湿热挟毒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托毒。
方药: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30g,车前子(布包)30g,苦参15g,黄连12g,木通15g,瞿麦30小龙胆草30g,川牛膝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外治法:
1.破溃:宜提脓祛腐,用八二丹或九一丹,并用药线引流,再用金黄膏或玉露膏盖贴。
2.收口:脓腐已尽,宜生肌收敛,以生肌散掺入疮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