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新型”艾滋病不是真正的“艾滋病”,我国尚无感染病例

2012-06-30 14:47 来源:99健康网

   近来,“新型艾滋病”威胁美洲的消息引发不安。据称,美洲大陆已有约800万人感染此病,其中,美国感染人数已达到30万。

  病原、治疗、传播方式都不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教授称,此消息源自一位美国教授近期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被忽视的热带病专刊”上的述评文章,文中称美洲锥虫病是被全球忽视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为引起对该病的重视,作者提出其与艾滋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实际上,美洲锥虫病在病原、治疗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均与艾滋病明显不同。

  美洲锥虫病又称恰加斯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美国南部、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为主要流行区。该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已成为拉丁美洲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近年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等原因,这一疾病正在向世界各地如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扩散。

  周晓农教授说,在传染途径方面,艾滋病由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不需要媒介,譬如昆虫。而美洲锥虫病主要是通过锥蝽(俗称“臭虫”)向人传播。感染了克氏锥虫的患者是美洲锥虫病主要传染源,另外,犬、猫、蝙蝠、雪貂、狐狸、负鼠、松鼠和猴等均可作为该病的储存宿主,输血、母婴传播、实验室意外等也可能成为感染源;在病原和致病机理方面,艾滋病的病原是病毒,病理是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致死,而美洲锥虫病的病原锥虫是一种“原虫”,其致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已掌握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病原入侵后引发自身抗体而影响心脏、肠道等脏器;在治疗方面,艾滋病发病后如不治疗,死亡率几乎为100%,美洲锥虫病则可以治愈。

  我国尚无感染病例

  我国目前仍为非流行区,但有相类似的锥蝽媒介存在,只是没有传播人畜疾病的报道。

  周晓农教授说,目前该病的主要预防手段有3种:其一,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修复和更换屋顶等,或室内喷洒杀虫剂,防止锥蝽在室内滋生和栖息。其二,尽可能消灭动物储存宿主。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其三,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龙胆紫以杀灭锥虫。另外,对献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妇应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查。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包括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在急性期,应及早进行抗锥虫治疗,以缩短临床病程,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用于治疗的药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