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珍珠的功效与作用

2012-09-14 13:02 来源:99健康网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Zhēn Zhū

  【别名】真朱(《本草经集注》),真珠(《雷公炮炙论》),蚌珠《南方志》),珠子(《儒门事亲》),濂珠(《增订伪药条辨》)。

  【来源】

  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为多。从海中捞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即可。

  人工养殖的无核珍珠,在接种后养殖一年以上,即可采收,但以养殖二年采收的珍珠质量较佳。采收的适宜时间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主要是4~11月。

  【原形态】

  ①珍珠贝,又名:珠母贝。

  贝壳2片,大而坚厚,略呈圆形;左右两壳不等,左壳较大于右壳。壳的长度与高度几相等,通常长约10~15厘米,大者可达20厘米。壳顶向前弯,位于背缘中部靠前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的出孔。壳顶前后有两耳,后耳较大。壳表面黑褐色。左壳稍凸,右壳较平,壳顶光滑,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在边缘向外延伸呈棘状。有些鳞片呈锯齿状,色淡白;贝壳中部锯齿状鳞片脱落,留有明显的放射纹痕迹。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光色彩,边缘黄褐色。铰合线直,在壳顶下有1~2个主齿,韧带细长,紫褐色。闭壳肌痕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痕简单,足舌状,具足丝。

  生活于暖海中,利用足丝附着于岩石或珊瑚礁上。分布西沙群岛、海南、广西及广东沿海。

  ②马氏珍珠贝

  贝壳呈斜四方形,壳长5~9厘米。壳顶位于前方,后耳大,前耳较小。背缘平直,腹缘圆。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稍翘起,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壳面淡黄色,同心生长轮纹极细密,成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在贝壳中部常被磨损,在后缘部的排列极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翘起。贝壳内面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黄色。闭壳肌痕长圆形。

  生活于波浪较为平静的海湾,沙泥、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分布广东、广西沿海。目前已有人工养殖。

  以上两种珍珠贝的珍珠层(珠母),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③三角帆蚌,详蚌肉条。

  ④褶纹冠蚌,详蚌肉条。

  ⑤背角无齿蚌,详蚌肉条。

  【生境分布】海产的天然珍珠主产广东、台湾;淡水养殖的珍珠主产黑龙江、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地。

  【性状】呈圆球形、矩圆形或不规则的球形,直径约1~6毫米。表面现半透明状的银白色、黄白色、淡粉红色或浅蓝色,光滑圆润,具特有的色彩和光泽。质坚硬,破碎后断面呈同心层纹,有的中心见有少许异物存在。用火烧之有爆裂声。在紫外线灯下有浅蓝紫色或浅绦黄色萤光,外周呈半透明状。无臭,味微咸。以粒大、形圆、珠光闪耀、平滑细腻、断面有层纹者为佳。

  【化学成份】

  主含碳酸钙。

  珍珠贝的天然珍珠含碳酸钙91.72%,有机物5.94%,水2.23%。

  马氏珍珠贝的天然珍珠有白色、银色两种,各含碳酸钙83.71%、80.82%,碳酸镁7.22%、2.16%,氧化硅0.54%、0.56%,磷酸钙0.35%、0.15%;氧化铝和氧化铁0.54%、痕量,水0.89%、1.26%,有机物6.11%、13.44%。养殖珍珠的成分与天然珍珠相比,碳酸钙含量大,为94.70%,碳酸镁含量极少。

  珍珠中的元素有铝、铜、铁、镁、锰、钠、锌、硅、钛、锶等。

  【药理作用】珍珠提取液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炮制】

  珠粉:取珍珠洗净,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约2小时,取出,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研成极细粉末,干燥即成。

  ①《雷公炮炙论》:(真珠)须取新净者,以绢袋盛之,然后用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四两,细锉,又以牡蛎约重四、五斤已来,先置于平底铛中,以物四向搘令稳,然后著真珠于上,方下三药,笼之,以浆水煮三日夜,勿令火歇,日满出之,用甘草汤淘净,于臼中捣细。以绢罗重重筛过,更研二万下用。

  ②《纲目》:凡入药不用首饰及见尸气者,以人乳浸三日煮过,捣研。一法以绢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云不伤珠也。

  【性味】

  甘咸,寒。

  ①《开宝本草》: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淡,性寒,无毒。

  ③《纲目》:咸甘,寒,无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入厥阴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功能主治】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

  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2~3分。外用:研末干撒、点眼或吹喉。

  【注意】

  ①《本草经疏》: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②《本草新编》:疮毒若内毒未净,遽用真珠以生肌,转难收口。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