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

2013-05-24 13:59 来源:99健康网

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

   一、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怕症”的定义:它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其核心症状可表现为焦虑、疑病、惧怕、强迫、抑郁症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也可同时伴有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相类似的躯体症状。

  疾病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高危行为历史以及生活压力事件的影响;HIV相关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内心痛苦,反复求医。

  二、艾滋病惧怕症VS艾滋病焦虑

  1、“艾滋病焦虑”(AIDS Anxiety)

  由于熟悉到一些危险组成员和对媒体报道过于敏感而产生的认知专注和一些焦虑的躯体化表现,导致了短暂的对个人健康的过度关注。

  2、“艾滋病惧怕症”(the worried well of AIDS )

  虽然医生给予认真的解释和咨询,临床的身体检查及经常多次反复的阴性抗体检测结果也证实没有感染,但患者仍然长期思虑他们可能的感染。

  心理病理特点认为:可以把“艾滋病惧怕症”解释为“对健康的过分关注”。这种“对健康的过分关注”与特定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生活经历存在着很高的相关,并可以通过媒体对艾滋病的宣传或者身边接触到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激发。这种过分关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类似于强迫症的行为,例如,患者可能反复地思考以前做过的危险行为,或者反复地求医,试图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促使患者到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检查的原因包括:

  (1)由症状直接引起的、日渐显现出的身体不适和不便;

  (2)焦虑和对引发焦虑的可能原因的思考,非常是对症状本质的灾难性的解释;

  (3)对于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而导致的不适感。

  实际上,这也正是强迫症的病理所在。尽管从短期看,强迫行为可以通过“阴性的检测结果”使患者的焦虑得到缓解,但从长远看,这些强迫行为也会在检测过程中得到强化,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更高水平的焦虑。#p#副标题#e#

  三、艾滋病惧怕症的四种类型

  1、焦虑型

  六神无主,坐卧不安,食不香甜,惊慌多梦,肉跳心惊,虚汗淋淋,悔前怕后,喜欢拿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对号入座。

  2、忧郁型

  神情呆滞,少言不语,独行独往、疏远亲朋,茶饭不思,夜深不眠,时刻注重身体的任何变化,蚊叮虫咬出一个疹子就怀疑自己艾滋病病发。

  3、绝望型

  不相信科学,不相信检查结果,自己认定已患上艾滋病无疑。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意识强烈,易走极端,不是离家出走,就是预备自杀了却余生,更有人声言报复社会,把病传给他人。

  4、惊惧型

  生活节奏乱了套,无心向学,舍弃工作,举止失常,疑神疑鬼,乱求医,乱问药,不讲道理,艾滋病抗体、抗原确认检查了一次又一次,既怕阳性,却又怀疑阴性,疑换错了名、换错了血样。

  从心理学上说,这四类型都是心理障碍,有些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必要时须请心理医生给予诊治。

  不过,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可通过下列途径给予纠正。首先,要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不要断章取义,捕风捉影,正确熟悉自己身上的症状及表现,切莫样样对号入座;其次,定期到确认单位(不是初筛单位)作相应检查,如得到确认单位否定意见,即可排除感染的可能。

相关标签: 恐惧症
健康百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