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不能维持期控制排尿的功能、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称为尿失禁。产妇如果骨盆底肌肉受损,强度削弱,就会出现尿失禁。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大于最大尿道压时,在无逼尿肌收缩的状态下,尿液不亢主地排出,多在咳嗽、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发生。往往由于分娩、产伤造成膀胱颈、尿道支撑结构破坏,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损伤和松弛,尿道活动度过大等引起;或由于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或创伤,尿道不能正常关闭所致。
1、生育损伤
这是造成压力性尿失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女性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所导致盆腔底部的肌肉松弛,从而改变了膀胱与尿道的正常位置,使尿道对尿液的控制能力降低。同时女性的盆骨比男性的更为宽大,肌肉支持力弱,女性尿道也较男性的短,平均只有3CM。因此很多妈妈只要有腹部用力的动作(如咳嗽、大笑、跳跃、弯腰等)使腹压增加,压迫到膀胱就会漏尿,这也是困扰着众多妈妈们尴尬时刻。
2、激素变化
在怀孕期间,机械及激素变化引起肾脏生理变化,最常见的排尿频率和造成的应力性尿失禁。怀孕期间的其他症状包括尿急,尿失禁,尿不尽,慢流。
3、其他
在怀孕期间增加压力性尿失禁是辩称是受损害的筋膜,韧带,盆底肌肉和神经的支持的结果,控制膀胱颈和尿道。
4、高发人群
年龄大、多胎生育、多次流产、年龄较大或体形偏胖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女性产后不能如意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
1、产伤型
难产(滞产)或手术产后,不能约束小便,或尿液自阴道漏出,初起淋沥涩痛,尿中夹血丝,继而疼痛,小便自遗,苔薄白,脉缓。
2、气虚型
多产后小便次数增多或失禁,尿液清,面色咣白,倦怠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
3、肾虚型
产后小便次数增多,甚至白昼达到数十次,或小便失禁自遗,尿色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
尿失禁是指不自主地无意识排尿,因为漏尿和尿味常常令女性陷入尴尬的场面,影响正常社交活动,有很多女性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产后尿失禁的危害。
产后尿失禁的危害:
1、经常的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
2、不敢出门,就怕尿湿了裤子十分狼狈,部分女性采用在下身垫一块衬布或护垫的办法来吸尿,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行动不方便。
3、有尿失禁的妇女比较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外阴部湿疹。
4、女性出门前一定要上厕所,到外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好厕所的位置,然后再去办事,办完事就匆匆回家,不敢在外面多待,不敢外出坐公共汽车。
5、以上情况的发生往往使很多女性精神相当压抑,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杀的念头。
当出现尿失禁症状时,应马上找医生做初步的问诊、身体检查、骨盆腔内诊等基本检查。诊断主要依据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并需除外其它类型的尿失禁及膀胱疾病。对生产损伤或年龄变大激素下降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初步诊断症状有“咳嗽尿裤子”的情况,属于轻度;而走路尿裤子、站立尿裤子则分别属于中度、重度。至于分级诊断,现在有一套量化的方法,必要时才会进一步安排尿动力学检查。
1、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尿流出量及使用尿垫的情况,了解孕产次、阴道分娩数、产程、新生儿体重,以及剖宫产、生殖道手术史、放射治疗史、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补充情况
2、体格检查
专科检查应了解外生殖器有无盆腔器官脱垂及程度;外阴部有无长期感染所引起的异味、皮疹;双合诊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和盆底肌收缩力等;肛门指诊检查肛门括约肌肌力及有无直肠膨出。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会阴感觉、球海绵体肌反射及肛门括约肌肌力的检查。
3、检查
如出现以下情况及施行抗尿失禁手术前建议进行下尿道功能的特殊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镜、造影等检查。
(1)根据症状以及初步评估无法确定诊断;
(2)伴随尿频、尿急、夜尿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3)下尿道手术史,包括抗尿失禁手术失败史;
(4)已知的或怀疑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5)压力试验阴性;
(6)尿常规异常,如无法解释的血尿或脓尿;
(7)大量残余尿及排尿障碍;
(8)POP-Q分期Ⅲ期或以上的盆腔器官脱垂;
(9)存在糖尿病等引起慢性外周神经血管病变者。
产后尿失禁严重程度衡量标准:
1、临床症状主观分度(Ingelman-Sundberg分度法)
轻度:尿失禁发生在咳嗽、打喷嚏时,不需使用尿垫
中度:尿失禁发生在跑跳、快步行走等日常活动时,需要使用尿垫;
重度:轻微活动、平卧时体位改变时等发生尿失禁。
2、客观的检查—尿垫试验:推荐1小时尿垫试验。
轻度:1小时漏尿≤2g;
中度:2g《1小时漏尿≤10g;
重度:10g《1小时漏尿《50g;
极重度:1小时漏尿≥50g。
尿失禁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当,完全可以治好。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雌激素疗法、运动疗法和手术疗法。医生将根据尿失禁的类型与轻重,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1、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通过药物改善膀胱的关闭功能,升高尿道的阻力而防止漏尿,管通(米多君)为其代表。对于轻、中度压力型尿失禁,或害怕手术以及无手术条件的患者,都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2、雌激素疗法
适用于绝经后或雌激素水平低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缺点是雌激素药物制剂有诱发妇科癌症的危险(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故应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下用药。
3、运动疗法
适用于7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强化盆底肌肉张力锻炼,促使漏尿症状减轻或消失。方法有3种:
(1)缩肛运动,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50-100遍,每遍3-5秒。做法是:做忍大便的动作,使肛门处于收缩状态,坚持从1数到10 后,由嘴缓缓吐气,放松,重复同样的动作。
(2)仰卧起坐,平躺于床上进行,每次做10分钟,每天2次。
(3)双腿运动,平卧于床上,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4)针灸疗法可提升盆底肌肉的张力,改善膀胱功能而收效。取穴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4、手术疗法
中、重度尿失禁患者,以及上述疗法无效者,应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不少新的手术方法相继诞生,如尿道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等,较之传统的手术方式效果更好,值得推荐。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尿失禁的一种。专家建议,治疗尿失禁一定要及时。下面是有关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摄入适量的液体
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锻炼肌肉力量
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秒,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秒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
6、外部引流
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时间使用,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
7、饮食护理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饮食并没有严格的限制,鉴于增加腹压会引起尿失禁,建议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水果蔬菜,少食干硬食物,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大便规律。
与其他疾病一样,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始终是第一位的。预防要点有:
1、锻炼会阴部肌肉
适时做会阴肌肉运动、会阴按摩及盆底肌运动,加快会阴肌肉复原。有产伤要及时治疗,力求早日修复。
2、注意卫生
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养成规律大小便的习惯,切忌憋便,防止尿路感染。
3、调理作息
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防止便秘;合理休息,不要过度负重,避免劳累。用正确姿势提拿重物,避免腹部用力不当而导致膀胱与尿道正常位置发生改变。
4、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
研究证明,绝经后的妇女若能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几率,同时可防止其他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5、治疗慢性病
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慢性疾病,如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因为这些疾病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
6、加强体育锻炼。
尤其要进行适当的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早晨醒来与晚上就寝后,各做50-100遍缩肛运动。产后一周内,就可以开始进行简易的凯格尔运动,越早开始做,越能帮助训练骨盆底肌肉收缩,预防尿失禁的困扰。
动作1:呈站立姿,脚尖踮起,并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双腿用力夹紧,保持5秒钟再放松。重复动作20次以上。
动作2:呈仰姿,双腿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像尿急无法如厕而憋尿的感觉,先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缩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5~10秒钟后再重复收缩。运动全程照常呼吸,保持其他部位放松,可用手触摸腹部,不应有紧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