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胃出血是怎么回事 要如何护理

2017-07-03 16:15 来源:99健康网

  胃出血症状多以呕血和便血为主。患者呕血前有恶心感,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后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面色苍白、口渴、脉快无力,血压下降等。

  1、一般临床表现

  胃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联系。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胃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2、不同病变的内镜表现

  (1)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通常接曲张静脉的形态,大小(直径)、部位及有无红色征(RC)。

  (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表现PHG内镜表现为胃锦膜呈淡红色细斑点或猩红热样疹,镶嵌黄白色微细网状结构衬托间隔呈蛇皮状,即Male病变。胃内有出血的病例,往往在蛇皮状病变中有出血性红斑点。

  (3)消化性溃疡新近出血的内镜表现新近出血的单纯性溃疡有不同的内镜表现,对判断是否再出血有重要的意义。内镜表现通常分为:活动性出血,见到非出血性血管,黏附血凝块,非血管渗血:扁平斑点,清洁基底。

  胃出血治疗护理:

  胃出血是溃疡病常见的并发症。胃出血时一般来说,只要无呕血,都可以进食。但是,呕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以防进食呕吐或呕血造成窒息。通常在停止呕血12小时后,不管是否还有黑便均可考虑恢复进食。如又有呕血,则再次禁食。

  胃出血后吃东西的问题一般都要掌握下述原则:开始以进食流质、米汤、藕粉较好,饮用牛奶要适量。不要饮用太酸太甜的食物,这些均使产酸增多。要少量多餐,饮食温热,过热的食物有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扩张,不利于止血。浓茶、浓咖啡均应避免。如食物清淡无味时,添加少许食盐无害。出血停止后,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种与数量。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2.三餐定时定量,宜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

  3.戒烟、避免酒类、咖啡因(咖啡、浓茶、可乐、可可亚)、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

  4.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5.生活规律方法

  1、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按时吃饭。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2、保持情绪的良好,不要悲观,胃是最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

  3、加强体育锻炼是治疗的关键,慢跑,打太极拳等。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2、三餐定时定量,宜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

  3、戒烟、避免酒类、咖啡因(咖啡、浓茶、可乐、可可亚)、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

  4、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

  5、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减少无谓的烦恼。

  6、以易於消化的烹调方式为主(如蒸、煮、炖)等。

  另外,还需注意:

  1、减少诱发因素,包括戒烟、不饮烈性酒,加强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饮食规律。同时,尽可能少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如必须服用,应加服H2受体拮抗剂或碱性抗酸剂、胃粘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2、凡溃疡病复发次数多、溃疡愈合慢、曾出现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的病人应坚持维持治疗。

  3、对年龄大、全身有较严重的伴随疾病或需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患者,应给予维持治疗。

  4、对有溃疡病复发症状者,原则上应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是否仍为良性溃疡。要警惕极少数良性胃溃疡在反复破坏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发生恶变。

  5、在认真进行维持治疗的同时或停药后不久即出现溃疡病复发者,应及时去医院复诊,了解是否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误诊断和正确治疗。(参考网站:寻医问药网)

健康百科 更多